顧汝德當年善用中策組的職能,除了從事政策研究,更與政界、媒體中人等不同政策持分者都保持良好關係。顧汝德用人唯才,曾委任職工盟李卓人、工聯會陳婉嫻等不同政治光譜人士加入中策組為非全職顧問;為了吸納商界的專業意見,中策組又邀請了當時匯豐銀行的鄭海泉、國泰航空公司的張永霖出任全職顧問。故當時中策組「收風」能力極強,有利操控傳媒心戰。
即使今日社會形勢與當年有所不同,隨著互聯網盛行,信息和媒體數量都遠超當年,但顧汝德的待人接物及政策分析技巧仍不會過時。他早於去年社會運動爆發前,已曾多次撰文,批評本港政府忽視青年聲音,致他們對政府及社會的不滿累積,包括學債沉重,上流機會不理想,終將演化成社會運動,可說是一針見血。
政府近年對社會民情後知後覺,實在要重建類似港英年代中策組的民意吸納機構,定期進行政策研究。除了諮詢小型團體等持分者「收風」,亦可運用最新社交媒體技術。除了本地傳統媒體外,亦要分析網上輿論導向,以了解主流民意,回應社會不同持分者聲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