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解決「先天不足」問題,可與深圳加強合作,善用其近年生物醫藥發展的經驗及配套。深圳近年生物醫藥發展得益於政府大力扶持生物醫藥的政策,深圳市亦規劃了許多土地作生物醫藥等創科領域發展。香港中文大學 (深圳) 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,就是由福田區投資5000萬元,位於河套地區的深港國際科技園,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新建項目;加上深圳匯聚了全國以至海外的創科投資者,有利這些科研成果與企業配對。香港有具國際研究成果的科研人才,而深圳則有較多生物醫藥產品生物的人才,兩地人才正好互補不足,並發揮目前深港創新圈基金,資助本港大學和科研機構,促進深港科研合作。
除了土地、人才這些「硬件」,生物醫藥發展更需要有全面的配套政策。香港不少生物醫藥成果都獲歐美等地的醫藥機構認證,對國際生物醫藥標準規格有豐富經驗,而深圳則除了科研人才及基建,還有把產品生產的經驗,深圳及香港亦應合作成立工作小組,與兩地業界的生物醫藥諮詢組織、國際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認證機構合作,就港深合作生產的藥品、疫苗、等生物醫藥產品進行監督管理,並建立認證、審核及監管機制,提高知識產權保護,以建立深港生物醫藥創新的國際通道,把大灣區建成生物醫藥發展的大都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