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疫情肆虐,許多打工仔難得享受「在家工作」,亦體會到通勤時間對生活質素的影響。不少港人要跨區上班,通勤時間動輒兩三小時。這源自香港城市發展失衡,經濟活動集中維港兩岸,新界特別是偏遠地區則缺乏經濟動力及就業機會。若本港有以各區為本位的行政架構,將有助地區均衡發展及規劃。
香港達七百五十多萬人,以人口計屬相當大規模的城市,日本大阪市人口也只有約二百七十多萬,日本不少市更只有數十萬人;香港各區人口約為十多萬至六十多萬,已有條件自成一市,但特首之下沒有地方首長分擔地區行政,特首及決策局面對各區不同發展需要及居民訴求,難免顧此失彼。新加坡政府早已透過地區首長,推動地區行政及規劃,全國分為五個行政區,人口由83萬至120萬不等,各區市長的級別相當於部長,並設有由市長、區域委員、以及社會人士組成的社區發展理事會,制訂及管理社區事務。
香港若能參考新加坡模式,提升民政事務專員的職能及官階,賦予其決策權,就能直接指導各政府部門的地區工作、統籌地方事務,為港府以致決策局分擔地區規劃工作,今後落實政府施政及管治更可一步到位,真正成為「地區特首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