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法會選舉押後,原本劍拔弩張的選舉氣氛頓時偃旗息鼓,各方人馬都開始計劃長遠發展策略,包括培育黨內人才,及思考推動香港未來施政。有建制派就提出施政變革,提高行政效能,並搭建更多青年溝通、參與、培育和發揮的平台。要達到上述目標,就必須增加香港政治人才的「質和量」。
目前香港政治人才,來源大致可分為大專院校、政黨、智庫、政府。例如將於2026年落成的公務員學院,可強化目前由公務員培訓處,與各政府部門負責的公務員培訓工作,改善目前培訓地方分散、缺乏完整系統、上課空間不足的情況。但除了改善「硬件」,也應透過與不同政黨及組織合作,使課程內容更多元化;未來亦可考慮開放部份課程及學額,予有興趣而又未加入成為公務員的年輕人修讀。
不同組織在政治培訓方面都各有其強項;政黨主要依靠師徒制,由政黨前輩提攜新人,教授相關的從政及政策研究技巧,較著重實戰經驗;智庫則集中政策研工作及倡議,匯集不少分析統計的人才;大專院校的社會科學、政策行政等政治相關學科,則較注重學術理論,教授學生宏觀的各式政治知識及理論。面對政治人才不足,政府將推出的公務員學院,可與各界加強連繫,例如合辦部份課程,提升課程規模及多元化。